畫中的動與靜
動、靜微妙在於悟
練太極拳時都強調所謂「靜」但如何靜?拳經有這樣的描述「靜中觸動,動猶靜。動中觸靜,靜猶動」這微妙的靜與動重在「悟」。字典裡如此解釋「動、手靜」所謂動,是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為動,而靜是停止的,與“動”相對。日常裡我們所觀看到的動則還有所謂的心理作用,有個公案您一定不陌生,當年六祖惠能大師來到廣州法性寺時,因風吹幡動,見著兩位僧人在一旁爭論,一說是風動,一說是幡動,惠能大師於是走上前說:「不是風動,不是幡動,仁者心動!」這便是著名的風動幡動公案。太極有動與靜,惠能大師談心理的動與靜,那藝術家如何在畫裡展現動與靜呢?
日常裡的動與靜
1940年出生,畢業於政戰美術系的藝術家羅瑞志,因為服役的因原在金門有一段很長的時間,觀海的日子成了日常,海也成了他創作重要的元素,在其一系列的海洋作品裡,動與靜總在其中。海、船、藍天,此刻誰動誰靜?羅瑞志的創作理念裡有一段是這麼說的:「陸地上最廣闊的是海洋,比海洋還廣闊的是天空,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⋯⋯」除了壯闊的胸懷是他創作的重要核心外,韻動感是他另一種表現手法。海洋系列作品究竟是畫家眼裡、心裡的動與靜;亦或是觀者眼裡、心裡的動與靜?藝術家用漫長的歲月體悟,在其淬鍊後的感動呈現於創作裡,有著如同協奏曲演譯出不同的調,要快、要慢都可以,這是否也回應了惠能大師所說的「仁者心動」?而動與靜總在日常裡。
身心一致動靜皆可
再看看江南子的馬,江南子畫的每匹馬都是動態的、充滿活力和靈性,在其佈局裡看是無局,其實是馬兒自己奔跑。這是大師心與筆與境早已相通,心之所想,筆之所下,馬而要動要靜都在紙上,非常精彩的動與靜的呈現。而研習太極拳 30年的旅德藝術家於2016年才開始以《太極》為創作的元素,用簡單、俐落的線條,呈現太極的快、慢、動、靜,並融合東方哲學思想及西方色彩線條,氣韻生動地呈現出太極的精髓–氣、神與形。所有的動與靜都在畫紙裡,上古藝術邀請您一同前來享受藝術之美!感受微妙的動與靜。
地址: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60號B1F
電話:02-27113577
line ID: @sogoart
#上古藝術